首页 > 在线学习 > 骈体文的三个特征(三种特点鲜明的骈体文)

骈体文的三个特征(三种特点鲜明的骈体文)

三种特点鲜明的骈体文

骈体文是中国古代文章体裁之一。它的特点在于通过对偶的方式在语言结构上创造出鲜明的对比,以此达到言辞华丽、雄辩精炼的效果。下面将分别阐述骈体文的三种特点。

1. 运用“对”字结构

骈体文是以“对”为构成要素的,通过“对”字结构的运用,表达出了文章深刻、精练的观点。在文章中,既有句与句之间的对应,也有字与字之间的对应,这种技巧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。

案例一:
晏殊《饮湖上初晴后雨》中,“江天一色无纤尘,皎皎空中孤月轮。□□霜华满地,□□飞雁散乱人。”这句诗正好用了四个“对”字,可以说是“对句”和“对文”的结合体。

骈体文的三个特征(三种特点鲜明的骈体文)

案例二:
唐代白居易的《赋得古原蹄声》,“敢问路旁□□,何如其□□?路旁不复□□□,何由听□□?这个古老而经典的骈体文,大量使用了“对仗”,突显了作者的辞藻之华丽,并抒发了自己对于时代的感慨之情。

2. 运用形近字或近义词、反复表达同一意思

骈体文大量运用形近字或近义词,在字义上表现出同音、对仗的效果。这种运用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。另外,骈体文还有一个特点,就是在表达同一个概念时,多次反复进语,达到强调和加深印象的目的。这种重复的表现手法在古人的笔谈中非常普遍。

骈体文的三个特征(三种特点鲜明的骈体文)

案例一:
《破阵子·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》中有句,“高山安可仰眉峰,徒此挹□□□□□。”.这句话使用了五个与“挹”相似的字,强调了作者对于名士的赞扬之情。

骈体文的三个特征(三种特点鲜明的骈体文)

案例二:
唐代诗人白居易的《赋得古原蹄声》中,“彼何人?亦何物?夫唯牛马之□□。衆人皆有□□□,而我独穷□□之□。”这句话就用了三次“□”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,强调了作者的思想之深切。

3. 重视结构的对称和平衡

骈体文在结构上重视对称和平衡,在语言构成和句式上,力求对称平衡。整篇文章要遵循“左靠对仗,右补表情”的规定。骈体文的结构之美,与五行四句的定式有很大关系,骈体文必须是五行四句的形式,左右呼应为最好。

案例一:
《洛神赋》中,“雨纷纷,□□连□,何时□□送□□?”这句话大量地运用了左右对称的语言手法,突出了作者对于诱人心醉的美好之景的表达。

案例二:
古人云:“民之所欲,莫先于生林草木之□□;民之所贵,莫先于富贵高爵之□□。”这句话在句式和语言构成上都力求对称平衡,强调了古人对于人们欲望之重要性和贵重性的思考。

版权声明:《骈体文的三个特征(三种特点鲜明的骈体文)》文章主要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网站立场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,如涉及版权问题,请发送邮件至2509906388@qq.com举报,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。本文文章链接:http://www.gddmm.com/zxxx/4823.html

骈体文的三个特征(三种特点鲜明的骈体文)的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