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风吟教学设计——第二课时
一、课程背景
本课时是《听风吟》教材第一单元“初识诗词”的学习内容,学生已经了解了什么是诗词,以及诗词的构成等基础知识。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,学生通过齐诗《静夜思》的学习,初步体验了诗词的意境与美感。在第二课时的学习中,将侧重让学生通过教学活动,理解与认识古诗的形式结构,为以后的诗词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二、教学目标
1.理解古诗的基本形式结构,包括对仗、押韵、意境等;
2.掌握读古诗的基本技巧,能够自如地读出韵律、声调、押韵等;
3.通过解读《山西罗布泊》等多首古诗,初步体验古诗带来的美感。
三、教学过程及活动设计
任务一:识读古诗,了解古诗基本形式结构
教师让学生读两首古诗《采桑子》和《浣溪沙》,并通过分析让学生了解古诗形式结构中所谓的对仗、押韵、意境等基本元素。带领学生通过对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,教会学生发现中心句子和修饰语,在那些位置进行对仗,以及用词的巧妙运用,使学生体验到古诗的美感。任务完成的时间为20分钟。
任务二:互动游戏,识别古诗元素
教师设置互动游戏,将所学中的古诗元素在游戏中巧妙地融入,让学生通过游戏提前掌握古诗元素。例如,将古诗的句子重新混排出文字游戏,并让学生找出句子中的对仗结构,以及其他的古诗元素。游戏中阅读与解读古诗的过程,让学生逐渐进入古诗世界,增强对古诗的感性认识。任务完成的时间为25分钟。
任务三:小组合作,创作古诗
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,通过学习古诗结构和元素,让学生自己创作古诗,并在小组中分享和鉴赏,增强追求美、欣赏美的能力。教师提供初步规范要求和指导,使作品更加符合规范。任务完成的时间为60分钟。
四、教学反思
这一节课的教学活动是结合了师生之间的互动、游戏与小组合作,让学生在轻松而充实的氛围中体会到古诗的华美和感性美。教师的引导作用非常重要,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,从提高学生的阅读领悟能力出发,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人传达的诗意,达到陶冶情操、提高修养的目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