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八不离十,成语故事大盘点
七嘴八舌
这个成语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一群人嘴巴张开、言语喧嚣的场面。它的故事来源于一位叫吕洞宾的道教神仙。
据说,有一天吕洞宾来到一个村庄,看到许多人聚集在一起,嘴瞎一通地吵吵嚷嚷。他便问旁边的人:“这些人在做什么?”旁边的人答道:“在吵架呢!”吕洞宾问:“具体在争论些什么?”那人说:“不知道呢,就是说说而已。”吕洞宾听后,感到这个现象不好,于是他变幻成一个卖菜的老婆婆,坐在村口上,开始卖自己做的小菜。她说话声很低,引不起人们的注意。但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在店门口,因为他们都想知道老婆婆在说什么。于是人们一个接一个地凑过来听,慢慢安静了下来。吕洞宾这时候再变回原形,告诉众人道理:“取义在于寡听多说,多听寡言,多思虑,变成明白人,寻得真理了。”
这个成语的涵义为很多人的妄谈、纷争,通常用来形容一群人口水横飞、说得不休的局面。我们应该少说多听,运用自己的思维力量去解决问题。
七上八下
这个成语的故事发生在宋代的一位画师郎世宁身上。他名气很大,也养成了不好的习惯:不喜欢朝起床,每天早晨都很晚起床。某天,他去参观一位文人的府邸。文人按当时的规矩让他坐在床上。等主人出去一会儿回来时,看到他整个人都是躺在床上的。主人大怒,对着他的床上下左右的打了七下,七下打完后再左右上下地打了八下。郎世宁听后大受感动,以后改变了习惯,每天早晨很早就起床了。
这个成语既可以指精神不振,情绪低落,也可以形容惊慌、担心、不安的局面。我们要珍惜自己的生活,不要因为自己的躁动不安而错失什么。
七情六欲
这个成语的出处源于老子“大道废,有仁义;智慧出,有大伪;六亲不和,有孝慈;国家昏乱,有忠臣”,即老子认为人性有“七情”和“六欲”,使得社会不得不形成一些价值观念以维持稳定。
在传统文化中,“七情六欲”是我们容易被人物的欲望引诱,使自己一失足就会陷入到坑中无法梳理的局面。我们应该敢于拒绝外在的错误诱惑,身心健康,开朗自信地面对自己的生活。
这篇文章介绍了七嘴八舌、七上八下、七情六欲这三个成语的来源和意义,希望大家可以引起更多的关注和思考。这三个成语虽然故事来源不尽相同,但他们中蕴含的哲学智慧和人生道理却是一致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