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生活常识 > 阮籍传文言文阅读答案(方外之人——阮籍传)

阮籍传文言文阅读答案(方外之人——阮籍传)

方外之人——阮籍传

阮籍赠别母亲

吾生也有涯,而知也无涯。以有涯随无涯,殆已!已而为知者,殆而已矣!为善无近名,为恶无近刑。义之与名也,不可并立也;名之与利也,不可并行也。……吾既已见其不取于德,又闻其取乎名:父,母在而不闻其义,使抚殇子之责,委于他人,而专节其名,以至于斯!是以人有不得已而为之者,盖取于此也。夫君子之行,静以修身,俭以养德,非澹泊无以明志,非宁静无以致远。夫学须静也,才须学也,非学无以广才,非志无以成学。淫慢则不能励精,险躁则不能冶性。年与时驰,意与日去,遂成枯落,多不接世,悲守穷庐,将复何及!阮籍早年好奇心重,弹冠相庆,“扫地无余走天下”,外出求学多年却迷失了自己,没有立足之地,生活十分困难。阮母深明大义,慷慨让出了自己的衣服,穿上自己的衣衫温暖阮籍,同时也让阮籍确立了自己人生的方向——静以修身,俭以养德,澹泊明志,宁静致远,才须学也,志须成学。阮籍在一次次的感悟和历练之中逐渐被重重困难催熟了成熟,变得豁达,坦然面对人生的得失,真正明白了人活在世间的真谛。

阮籍辞官返隐山林

齐有士田仲光者,尤以好礼自持。时闻有伦敦侯张武子者,崇尚阮籍之士,欲致之。有司请籍,并号为庶吉士,籍曰:“为庶吉士,与客公坐,同在朝廷间,一言可决事,是非之己,安得无聚夷之议!”后从海内为荐,稍稍拜远,而人不复飨之,乃解衣卒,归穴居。远近莫能知其在谪中,而伦巨大者重其道行,与不爱命之交,百族莫不士之,于是《黔阳殷》、《临平王》皆载籍事者甚众。 阮籍的思想和道德风范备受社会各界人士的推崇。齐国重臣张武子尤为赞赏阮籍。张武子感慨阮籍追求精神层面的生活,而非只是单纯的功名利禄。他希望阮籍能出山入世,但阮籍看透了官场的虚伪和险恶,毅然辞职回山隐居。他慷慨解囊,舍身相迎,孤身入山,做起了方外之人。阮籍在山中修身养性,推卸了自己的他人压力,追逐自由人生,直到死去时,他的思想品德和高尚情操才被社会接纳和肯定。

阮籍飞升仙界

阮籍传文言文阅读答案(方外之人——阮籍传)

阮籍修炼成功后,于侯景之难中乘云而去,飞升至仙界。明代画家陈洪绶谱写了《仙逝图卷》,用笔墨将阮籍永盘仙界的美好生活表达得淋漓尽致:“正境有山山有莲莲有台台有水水有鹤。 邢江潇潇远泛泛,微风轻露更婆娑。 招隐栖道花迎狎,落英归笔水堆沙。 梦尽盘空不可到,一尊杲杲自在多。”陈洪绶用自己的笔触描绘出了阮籍仙境的美好生活。他静坐在台上,一手持仙簪斗篷,仙鹤翱翔在天际,水清鱼游,唯有陶瓯一盘杳杳清香,仙逝之景广阔无垠,想必阮籍在这里过着幸福宁静的生活。阮籍的人生发生了多次变革,但他秉持的那份独立自主的个性从未削弱过半分,他用自己的形式向世人表达了对独立自由的追求,为后人留下了众多宝贵的人生经验。

版权声明:《阮籍传文言文阅读答案(方外之人——阮籍传)》文章主要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网站立场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,如涉及版权问题,请发送邮件至2509906388@qq.com举报,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。本文文章链接:http://www.gddmm.com/shcs/1441.html

阮籍传文言文阅读答案(方外之人——阮籍传)的相关推荐